评价结论:
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结合有关资料及现场调查与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该建设项目现场有害物质的分布、接触人员分布情况及该行业职业病发病风险,经综合分析,评价结论如下:
1总平面布局和设备布局
经过对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和设备进行调查,并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分析,建设项目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工整、分区合理,设备布局主要结合生产工艺等要求进行合理布局,保证了生产区内生产组织顺畅,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基本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中的相关标准要求。
2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项目各单元在生产过程以及劳动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
毒物: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物理因素:噪声、电焊弧光、高温、工频电场。
检测结果表明,各检测岗位(检测点)接触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锰及其化合物、铁及其化合物粉尘、砂轮磨尘-总尘、电焊烟尘-总尘、其他粉尘-总尘浓度均符合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要求。所检岗位接触有害因素噪声、工频电场、紫外辐射强度均符合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的要求。
3建设项目在运行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
表3-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序号
|
关键控制点
|
关键控制危害因素
|
来源
|
措施
|
1
|
冲压岗
|
噪声
|
冲压机工作时产生
|
做好工人个体防护工作,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
2
|
模具维修
|
氮氧化物
|
焊接时产生
|
加强车间局部通风,做好工人个体防护工作,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
3
|
模具维修
|
锰及其化合物
|
焊接时产生
|
4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效果
本项目依据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设置了防尘、防毒、防噪声和防工频电场等职业病防护措施,在日常职业病防护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职业卫生调查和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综合分析,建设项目各岗位作业点所采取的防尘、防毒设施基本有效的,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管理制度较为齐全,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正常。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卫生防护措施基本合理。
5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本项目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与管理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81号主席令、《《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8〕3号的要求。但有些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如操作工自我防范意识不强,个人防护用品佩戴不全,建议加强监督,督促员工正确及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6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
本项目在建筑卫生学方面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的要求;辅助用室,其他设置部分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的要求,项目车间卫生等级为3级,应在厂区设置车间休息室等辅助用室。
7职业卫生管理
本项目配置了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制定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对制度内容进行了落实,但是在警示标识、公告栏、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应急救援演练等方面应进一步完善。
8职业健康监护
本项目组织作业人员进行了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但是档案要进一步完善,该项目职业健康监护基本符合《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的要求。
9总体评价
综合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接触人员、接触时间、接触方式、防护措施情况及该行业职业病发病风险综合分析考虑,根据《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文)等有关的规定,江苏明进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属于“汽车制造业”,结合本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潜在危害性、接触危害程度等,以及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综合分析后认为,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目前试运行情况良好,各项防护实施均能正常使用,但仍应该按照本报告第3章的措施建议内容进行完善。在日后生产中对关键控制点要加强改进和升级,确保应急救援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生产设备正常运行,同时督促员工做好个人防护并组织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演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就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分布、人员接触情况以及该行业职业病发病风险等综合考虑,本建设项目能够满足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规、法规、标准的要求,具备了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条件。
建议:
在对建设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建设项目试运行阶段存在的不足,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应急救援、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具体措施与建议,具体如下:
1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持续改进性建议:
(1)建议企业定期评估职业病防治、管理经费投入是否与生产经营规模、职业危害的控制需求相适应,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增加和完善职业病防治经费的预算和设施。
(2)企业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按照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文要求建立规范统一的职业卫生档案。
(3)企业应继续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产生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场所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公示,发现不合格应及时整改。
(4)企业应抓好日常职业病防护工作的落实、做好日常检查、加强培训和质量管理,完善操作规程、明确责任。
(5)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职业卫生应急救援演练。
(6)及时进行职业病危害的申报。
(7)加强对外包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
2工程技术措施
(1)
防尘、防毒措施
预防性建议:
①重视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检修工作。该项目在防毒、防噪声设施运行正常的情况下能满足防护要求,若防护设施运行不正常将对工人产生危害,因此建议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检修工作,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运行。
②加强车间地面清扫,制定严格的清扫制度,并尽量采用湿式清扫或负压清扫,避免扬尘避免积尘引起的二次扬尘。
③持续做好车间自然通风和局部机械排风,确保通风排毒净化设施的有效性。
(2)防噪声措施
预防性建议:
①对各类生产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添加润滑油,尽可能降低因设备老化导致的噪声升高。
②进入高噪声工作区域,如冲压机、空压机等工作区域,用人单位应给工人配发声衰减性良好的防护耳塞,加强并监督工人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③在今后购置生产设备时优先选用工艺先进的噪声低的设备。
④针对噪声较高的冲压岗位,企业应加强教育作业人员及时正确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尽可能缩短作业时间,减少劳动者实际接触噪声危害的时长。
(3)防高温措施
预防性建议:
①按照要求,做好夏季高温季节来临前的职业健康体检,对高温作业职业禁忌症者,包括未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妥善安排。
②夏季高温季节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适当缩短高温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间,为工人发放含盐清凉饮料等,并配备防暑降温药品(仁丹、藿香正气水)等。
③在夏季高温时应加强员工的高温预防意识,对员工进行防高温培训,并做好中暑现场救护工作。
3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告知
整改性建议:
(1)建议用人单位于厂区合适位置设置职业卫生公告栏,公布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操作规程、检测结果等。
(2)建议企业继续完善职业卫生警示标识,同时及时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警示标识进行更换,保证文字图片的清晰可见。
4 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
持续改进性建议:
项目车间卫生等级为3级,应在车间附近设置浴室并持续保持完好。
5个体防护措施
持续改进性建议:
1、加强员工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的培训,了解急救知识,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急救设施。
2、加强个人防护用品佩戴的监督检查及考核力度,将工人是否佩戴防护用品纳入个人绩效考核内容,以达到工人均能自觉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保护个人健康的目的。
3、对外包单位的人员一并培训和考核。
6职业健康监护
持续改进性建议:
项目单位应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中的要求完善员工上岗前、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对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监护。
1、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力度,使每个员工真正认识到防护的重要性,主动做好个人防护。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告知体检员工本人。用人单位有专人建立并保存职业健康档案,做到“一人一档”。
2、职业健康体检时发现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异常项目,应按照体检机构意见进行复查或相关处置工作。
3、职业健康体检应该委托有资质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
4、督促外包单位及时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